发表时间: 2024-10-29 16:23
2000年前,佛家经典《心经》里的有一句“色即是空”,即便是放在今天,也不是一般人能参透的,单是一个“色”,从东西、南北到佛教、道教,解释就千变万化,有人说它是色相,有人说是欲望,那到底它是啥?
我们今天就试着把这层迷雾拨开,说说什么是真正的“色即是空”,以及这四个字对你我这些凡诸众生到底有何妙用?
【色与空】
佛家“色即是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出自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不长,全经260字,却能让佛学爱好者绞尽脑汁揣摩一辈子,尤其是那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读完就很容易让人陷入一定 程度的迷惘。
“色”这个字,佛教里的定义可不是像现实生活中简单的“颜色”意思,它是指一切能看得见、摸得到,甚至是想象得到的物质现象。
也就是说,所有你眼睛能看见的、手能摸到的、心里能记住的都算“色”。这东西从树叶到星星、从水到土,统统属于“色”的范围。
那么“色”既然是各种物质现象,那不就是我们眼前的一切吗?但佛教经典里说,世界上的“色”都没个实在的东西。举个例子,你看见一座大山,这座山就在横亘在天地间,你觉得它“实在敦厚”,但佛家说,它只是由一块块石头组成的,散掉拆开也是一堆“大”点的尘土。
如果石头散了,山也就没了,佛家称“色”为“假象”,意思是我们眼前看到的世界,其实就是各种因缘巧合的“组合”,并非永恒不变。
提到“空”,很多人可能觉得就是“没有”,一切成空,虚无不在,但还真不是这意思,佛教里讲的“空”更复杂些——它指的是“无常”,万事万物的本质并不固定、稳定,而是时刻在变。
正如佛经所说“万物由因缘而生,也因缘而灭”。比方说,你从路边摘了朵花,过几天就枯萎了,花瓣枯萎化尘,这便是一种“空”的体现。
佛家说“空”不等于“没有”,而是代表一种转变的状态。说得简单些,就是我们看到的世间万物,都是没有固定性、永恒性的东西。
再通俗一点,就是事物的“真相”是“不持久”“不稳定”。比如,你今天吃个苹果,苹果不存在变成了你体内的营养,再过几天它就成了人体的排泄物。苹果本身的“色”是有形实质的可触碰的,但它的“空”是它终将不存的“转化”过程,即“色即是空”。
但这里有个疑问,不持久不稳定,它也是永恒的吗?还是最后也是寂灭的,或许世上并不存在“永恒”一说,不管是事物在运动变化或者看上去永远不会改变,最终的下场都是寂灭归一。
【何用】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听上去十分高深玄妙,但佛家想说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我们别太执着于人生一时的“拥有”。
那“色”和“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何用呢?其实可以从生活里的得失、烦恼来聊聊。
现代社会中,人们每天都在纠结各种得与失,比如,升职了,开心;没升成,失落;恋爱了,甜蜜;分手了,痛苦。
为何我们总是放不下,总是执着于这种已经“过去”的痛苦呢,非要强行留下它们在心头?很简单,是因为我们对于……
“色”的存在,过于在意和关注,但这其实也不能怪各位如此着迷,人的“主象”是物质的有形的,十分“色”的,生活中又有许多形形色色的诱惑,一般人难以抵挡他们的影响。
佛家讲“空”,不是说我们不该努力,而是要明白事物本来就是易变的,不执着于自己想要的结果。
要想理解这个道理,其实可以看生活中那些简单的事——比如你要做一件事,若是抱着必须成功的执念,很容易患得患失,不如调整心态去看待“成败”。
佛家讲究的,是对事情保持清醒而平和的态度:你可以热爱工作,但不要因为成败而影响心态;你可以恋爱,但不必因为分手而一蹶不振。
可以说,“色即是空”是一种调节我们对事物期望的智慧,让我们保持乐观,懂得珍惜眼前而不沉迷于执着。
【两面】
到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其实有的,这个道理带给人的不仅是精神上的解脱,还有对生活的新态度——放下未必就是舍弃,而是以一种更宽阔的心境去看待生活。
放下,不是极端的让你放弃工作、放弃人际关系、抛弃一切物质,真正的“放下”是指放下对这些事物的执念。
佛教认为我们对“色”的执着会导致痛苦,因为一旦我们认定这些东西是“实在”的,就很容易被它们牵着走。放下,放下的其实是这种“执念”。
生活中常见的“放不下”,其实多半是因为不甘心。比如恋爱失败,很多人痛苦难平,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对这段关系“赋予”了过多的意义,而把这段关系当作“自己的某种支撑”。
佛家说“空”,就是要我们放下对这个支撑的依赖,找回属于自己的自由。毕竟你是你,关系是关系,二者并不等同。
理解“色即是空”的人,往往更容易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因为他们知道,很多时候困扰我们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事物的执着。就像一个人失业后,心情低落,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好一无是处,但真正的原因是他把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价值依靠,一旦失去了工作,价值感也随之崩塌。
然而“空”的智慧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因缘时节,当下的失落未必代表一生都没有价值,只是眼前的一段插曲。真正放下执念之后,人们反倒能更轻松地迎接新生活,带着更包容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挑战。
佛家强调“色即是空”,并非是人一定要断绝七情六欲,而是让人明白对一时的拥有保持轻松的态度。比方说,你对一件事很投入,也努力去争取想要的结果,但不要过度看重结果。假如结果不好,你依然可以平静面对,不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苦恼不已。
现代社会的普通人生活压力大,特别是面对生活中的不顺时,更容易焦虑。佛家讲“色即是空”,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减压的方法,让人从焦虑和烦恼中得到解脱。
对事物保持平和心态,去理解事物的无常性,这样的心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