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09 15:47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医生,我这糖尿病怎么越来越严重了?我天天早上起得比鸡还早去晨练,咋越练越不行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我将用一个有趣的临床案例故事来讲解相关知识。
朱大婶得知自己患了糖尿病后,她比谁都勤快,天天一大早起来去公园打太极、慢跑,还和广场舞队伍练习扭秧歌健身。
她觉得运动肯定能把血糖压下去,可偏偏血糖没降,反而越来越不稳定,这让她心里慌得不行。
张医生,是市医院内分泌科的主任,看到朱大婶的疑惑,不由得笑了起来:“朱大婶,您这是运动过头了!晨练是好事,但如果不掌握好方式,反而可能让血糖波动更大,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朱大婶听得一愣,瞪大了眼睛:“啊?晨练还能把糖尿病练严重了?”
张医生点了点头,拿出一份病历单,开始给朱大婶详细解释:“晨练本身对血糖控制是有好处的,但您要注意方式。”
如果晨练的方法不对,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可能不仅起不到控制血糖的作用,还可能让血糖忽高忽低,甚至引发低血糖危机。
“那怎么运动才是对的?”朱大婶一脸着急,“我每天早上可费老大劲儿了,结果血糖反而没降。”
张医生耐心地说:“晨练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随便练就行。第一,不空腹运动。很多人习惯一早起床就去运动,觉得空腹锻炼能燃烧更多脂肪,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样做风险太大。”
他解释道:“空腹运动会导致血糖骤降,特别是那些靠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早晨空腹时,体内的血糖水平已经比较低,再加上运动消耗能量,血糖很可能迅速下降,导致低血糖。低血糖会让人感到头晕、出冷汗,严重时甚至会昏厥。”
朱大婶拍了拍脑门:“哎呀,怪不得我有几次晨练完头晕得不行,我还以为是年纪大了,原来是血糖低了!”
张医生笑了笑:“对啊,尤其是早上,血糖波动本来就大,空腹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不安全。”
接着,张医生继续说:“第二个‘不做’是不要剧烈运动。很多人觉得运动强度越大效果越好,其实不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能力比较差,如果运动过于剧烈,反而会让血糖短时间内急剧上升或下降,甚至可能引发并发症。”
朱大婶点头:“那我那些跟着跳的广场舞算不算太剧烈了?我可是扭得满头大汗。”
张医生笑道:“广场舞如果动作温和、节奏适中,还是可以的。但如果是那种跳得很快、幅度很大的舞蹈,可能就会让血糖波动太大。最重要的是,您自己得感觉舒服,运动完不感到疲劳或者头晕心慌。”
朱大婶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我以后得慢点扭,别扭得像年轻人似的。”
张医生笑着接着说:“最后一个‘不做’是不要长时间运动。糖尿病患者的体力毕竟有限,尤其是老年人,晨练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的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到一个小时之间,别过度运动,适度就好。”
朱大婶睁大了眼睛:“那我每天运动得有两小时呢!太极一套练下来,广场舞再跳个几十分钟,还不算我跑步那一圈呢!”
“运动时间太长,血糖不仅容易波动,身体负荷也大,尤其是对心脏和关节都会有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讲究的是‘稳’而不是‘多’,保持适中的量和强度,反而更有利于血糖控制。”
朱大婶听得若有所思,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我就是运动太猛了啊!我还以为多运动肯定有好处,结果血糖反倒失控了。”
张医生点头说道:“对,运动要适度,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按照这样的规律去调整,血糖稳定的效果会比您想象的要好得多。”
朱大婶长长叹了一口气,笑着说:“那我明白了,看来我要调整调整我的晨练计划了,不能再像以前那么拼了!”
张医生笑着点点头:“对的,别把运动当成拼命活,健康最重要。记住,稳稳地运动,循序渐进,才是糖尿病患者最好的管理方式。”
朱大婶心里有了底,重新规划了她的晨练时间表。虽然不能再一口气运动两个小时,但她觉得按照医生的建议,稳扎稳打的运动方式不仅更轻松,还让她的身体慢慢适应。
她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晨练导致的血糖波动,反而觉得每次运动后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血糖也逐渐趋于稳定。
于是,在阳光下的公园里,朱大婶依然坚持她的晨练,只不过这次,她放慢了节奏,跳得不再那么激烈,跑得也不再那么急匆匆。
她明白了,健康和长寿,很多时候都在于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节奏,而不是越多越好。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胡瑞萍.基于PPARγ对糖转运及代谢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胰腺癌模型的作用机制,中国药理学通报,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