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雅笔记

秘密揭秘:姨太太和马夫的深夜故事

发表时间: 2024-11-04 17:39

秘密揭秘:姨太太和马夫的深夜故事

马夫三更喂马,窥破姨太太密事

在民国那会儿,江南水乡有一座名叫云隐镇的古镇,镇上有一座古旧的道观,名曰玄清观,观里住着几位道士,平日里替人做法事、驱邪避凶,颇有些名声。

而在云隐镇外,有一座大户人家,姓李,人称李老爷,家中有良田千顷,金银财宝无数,更有几房如花似玉的姨太太,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这日,正值深秋,月色如水,寒风萧瑟。

赵四按照往常一样,三更时分起来喂马。

为啥是三更呢?

因为李老爷家大业大,养的马匹也多,白天忙不过来,只能晚上加喂一顿,好让这些宝贝牲口长得膘肥体壮。

赵四披上厚厚的棉衣,提了灯笼,一路哼着小曲儿,往马棚走去。

“吁——驾!”赵四轻声吆喝着,手里的草料撒向马槽,马儿们纷纷低头享用起来。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赵四总觉得今儿的风跟往常不一样,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阴冷,直往骨头缝里钻。

他打了个寒颤,抬头望向天空,只见乌云密布,遮住了那轮明月,四周显得更加昏暗。

喂完马,赵四正打算回屋睡觉,突然听到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从后院方向传来。

他心里一紧,这大半夜的,谁会出来溜达?

好奇心驱使下,赵四悄悄跟了上去。

只见那脚步声停在了一座偏僻的小院门口,那是李老爷三姨太的住处。

三姨太名叫翠花,长得那是如花似玉,娇滴滴的,平日里极少出门,更别说大半夜的了。

赵四心里犯嘀咕,正要靠近看个究竟,却见门缝里透出一抹微弱的烛光,接着,一个身穿黑袍的人影闪了进去。

赵四瞪大了眼睛,这大半夜的,谁来找三姨太?

他悄悄摸到门口,透过门缝往里看。

这一看不要紧,差点没把他魂儿吓飞!

只见屋内,三姨太翠花正对着一个浑身冒着黑气的人影跪拜,那人影头戴高帽,手持法杖,赫然是一副道士打扮,但脸上却涂满了诡异的符文,双眼赤红,看上去绝非善类。

“大师,您可一定要帮我除掉那个贱人,只要她消失了,这李家的财产就都是我的了!”三姨太翠花的声音带着几分狠毒和急切。

那道士嘿嘿一笑,声音如同夜猫子叫一般刺耳:“放心吧,夫人,贫道自有办法。

不过,这法子可有些凶险,需得你配合一二。”

说着,道士从袖中掏出一面铜镜,铜镜上刻着繁复的符文,隐隐散发着绿光。

三姨太翠花连连点头,眼中满是狠厉之色。

道士将铜镜放在桌上,口中念念有词,突然,那铜镜中竟冒出一股黑烟,直奔三姨太而去。

赵四看得目瞪口呆,心说这是啥玩意儿?

妖怪吗?

他正欲转身逃跑,却不慎踢到了一块石子,发出“啪嗒”一声响。

屋内两人立刻警觉起来,道士猛地推开门,只见门外空无一人,只有一阵冷风吹过。

“哼,何方妖孽,敢在此窥视!”道士冷哼一声,转身回到屋内,重新关上了门。

赵四吓得魂飞魄散,一路狂奔回马棚,躲进被窝里,大气都不敢喘。

他心想,这李家看来是真不太平啊,三姨太竟然跟道士勾结,要害人性命。

自己一个马夫,能咋办呢?

一连几日,赵四都心神不宁,总觉得有啥事要发生。

那三姨太翠花也变得神神秘秘的,时常半夜出门,也不知道干啥去了。

赵四心里犯嘀咕,这样下去可不是个办法,得找个机会告诉李老爷才行。

这天晚上,赵四又起了个大早,打算趁天还没亮,去镇上找道士问问清楚。

他刚走出马棚,却见后院火光冲天,喊叫声、哭喊声不绝于耳。

赵四心头一紧,赶紧跑过去一看,只见三姨太翠花的住处已经成了一片火海,火光中,几个人影在拼命挣扎。

“救火啊!

救火啊!”赵四大喊起来,招呼着府里的下人一起救火。

经过一番折腾,火势终于被控制住了,但三姨太翠花却没能救出来,早已被烧成了一具焦尸。

李老爷闻讯赶来,看到眼前的惨状,气得差点没晕过去。

他立刻命人调查此事,誓要找出纵火真凶。

赵四心里暗自庆幸,心说自己那晚没进去,不然也得搭进去一条命。

然而,事情远未结束。

自从三姨太死后,府里就开始怪事连连。

先是夜里能听到女人的哭声,接着是下人莫名其妙地生病,有的甚至一命呜呼。

整个李府笼罩在一片阴森恐怖之中。

李老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请道士和尚来驱邪。

那些道士和尚来了一个又一个,却都束手无策,纷纷摇头离去。

李老爷心急如焚,眼看家业就要败在这邪祟之手,他怎能甘心?

这天,赵四正在马棚里喂马,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他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身穿道袍的中年道士骑着一匹高头大马,风驰电掣般冲进李府。

那道士手持一柄长剑,背负八卦镜,神色凝重,一看就不是凡人。

“贫道玄清观清风子,特来降妖除魔!”道士高声喊道,声音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老爷一听,仿佛看到了救星,连忙将道士请入府中,详细讲述了府中的怪事。

清风子道士听完,眉头紧锁,沉吟片刻后说道:“李老爷,此事非同小可,需得贫道亲自走一趟,查看一番。”

于是,在李老爷的带领下,清风子道士来到了三姨太翠花生前的住处。

只见屋内一片狼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焦糊味。

清风子道士手持长剑,在屋内四处查看,不时低声念咒。

突然,他停下脚步,目光落在了一面铜镜上。

那铜镜正是那晚道士给三姨太翠花的那一面,此刻正静静地躺在桌上,散发着幽幽的绿光。

清风子道士眼中闪过一丝冷芒,他拔出长剑,一剑劈向铜镜。

只听“咔嚓”一声,铜镜应声而裂,一股黑烟从镜中喷出,直奔清风子道士而去。

道士冷哼一声,手中长剑一挥,一道金光闪过,将那黑烟瞬间击散。

“哼,雕虫小技也敢在我面前卖弄!”清风子道士不屑地说道。

就在这时,一阵阴风吹过,屋内突然变得阴森森的,仿佛有无数的眼睛在盯着他们。

清风子道士面色凝重,他取出背后的八卦镜,口中念念有词,只见那八卦镜上光芒大放,照得屋内一片通明。

“何方妖孽,还不速速现身!”清风子道士大喝一声,手中的八卦镜猛地向空中一抛。

只见那八卦镜在空中旋转起来,越转越快,最后化作一道金光,直奔屋内一处角落而去。

“啊——”随着一声凄厉的惨叫,一个黑影从角落里窜了出来,直奔屋外逃去。

清风子道士身形一晃,已经追了出去。

李老爷和赵四等人看得目瞪口呆,心说这道士可真有两下子啊!

他们也跟着追了出去,想看看那妖孽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只见清风子道士一路追到了后山的树林里,那妖孽似乎知道跑不掉了,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来,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只见前方站着的,竟是一个身披黑袍,面容扭曲的恶鬼。

那恶鬼双眼赤红,嘴角挂着狰狞的笑,手中还握着一根白骨杖,看上去极为骇人。

“哼,我道是谁,原来是个小小的厉鬼,也敢在这江南地界兴风作浪!”清风子道士冷哼一声,手中的长剑已经出鞘,剑尖直指那恶鬼。

恶鬼发出桀桀怪笑,声音如同夜猫子叫一般刺耳:“道士,你休要管闲事,我乃三姨太翠花之怨念所化,她生前受尽屈辱,死后自然要找那些负心人报仇!”

清风子道士眉头一皱:“冤有头债有主,你找李老爷报仇也就罢了,为何还要牵连无辜?

那些下人何曾得罪于你?”

恶鬼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无辜?

这世间哪有真正的无辜之人!

凡是与李老爷有关的人,都得死!”

清风子道士怒喝一声:“冥顽不灵!

今日贫道就替天行道,收了你这恶鬼!”

说着,他手中的长剑一挥,一道金光直奔恶鬼而去。

那恶鬼也不甘示弱,白骨杖一挥,一道黑气迎了上去。

金光与黑气在空中碰撞,发出“砰”的一声巨响,震得周围的树木都摇摇欲坠。

清风子道士与恶鬼斗得难解难分,一时间难分胜负。

李老爷和赵四等人躲在远处,看得心惊胆战,大气都不敢喘。

就在这时,突然一阵风吹过,那恶鬼似乎受到了什么影响,动作变得迟缓起来。

清风子道士抓住机会,手中的长剑猛地一挥,一道金光瞬间穿透了恶鬼的身体。

“啊——”恶鬼发出一声惨叫,身体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最后化作一缕黑烟,消散在空中。

清风子道士收剑入鞘,长出了一口气。

他转身看向李老爷,说道:“李老爷,这恶鬼已除,但府中的怨气未消,还需贫道做法七日,方能彻底清除。”

李老爷连连点头,感激涕零:“多谢道士救命之恩!

只要您能帮我除掉这邪祟,要多少钱我都给!”

清风子道士微微一笑:“钱财乃身外之物,贫道不在乎这些。

不过,李老爷若能多做善事,积德行善,自然能保家中平安。”

李老爷连连称是,当即命人准备香烛纸马,供清风子道士做法使用。

接下来的七日里,清风子道士在李府中设坛做法,念经诵咒,超度亡灵。

李老爷也按照道士的吩咐,广施善款,救济贫苦百姓。

七日之后,李府中的怨气终于消散殆尽,再也没有发生过怪事。

李老爷对清风子道士感激不尽,特意摆了一桌酒席,请道士和赵四等人一同庆祝。

酒席上,清风子道士与众人谈笑风生,讲述着江湖上的奇闻异事。

赵四听得津津有味,心说这道士可真是个见多识广的人啊!

他忍不住问道:“道士,您这一身本事是从哪学来的啊?”

清风子道士微微一笑,说道:“我自幼在玄清观学艺,师承玄清真人。

我师父他老人家精通各种道法,我这点本事,不过是他的皮毛罢了。”

赵四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仰:“玄清真人?

那可是咱们江南有名的大道士啊!

您能有幸拜在他的门下,可真是福气不浅啊!”

清风子道士谦虚地笑了笑:“哪里哪里,不过是机缘巧合罢了。

其实,这世间的道法无穷无尽,咱们能学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都有些醉意。

赵四更是喝得面红耳赤,他拍着清风子道士的肩膀说道:“道士,您可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要是那晚我没看到三姨太的密事,说不定早就被她害死了。”

清风子道士笑着拍了拍赵四的肩膀:“赵兄弟,这也是你的造化。

不过,你日后还是要小心些,这世间的邪祟可不少,万一再遇到什么危险,可别怪我没提醒你。”

赵四连连点头,心说自己以后可得多个心眼儿,别再惹上什么麻烦。

酒席散去,众人各自散去。

赵四回到马棚里,躺在床上,回想起这几天的经历,还觉得跟做梦一样。

他心中暗想,这江南的水可真深啊,以后可得小心行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府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赵四也继续当着他的马夫,每天喂马、遛马,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

不过,他心中对清风子道士的敬仰却从未减少,时常跟其他人讲述着那晚的奇遇。

而清风子道士呢,他在李府做完法事后,便辞别了李老爷,继续云游四海,降妖除魔去了。

据说,他后来还收了几个徒弟,将自己的道法传承了下去。

至于那三姨太翠花,她的怨念虽然被清风子道士消除了,但她的故事却在江南地界流传了下来。

人们茶余饭后,时常会提起这个心狠手辣的女人,以及她所带来的那场腥风血雨。

赵四也时常会想起那晚的事,心中暗自庆幸自己能够逃过一劫。

他时常告诫自己,要知足常乐,别贪心不足蛇吞象。

毕竟,这世间的邪祟可不少,万一哪天惹上了什么麻烦,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四也渐渐老去。

他的一生虽然平淡无奇,但也算过得安稳。

每当他回想起那晚的奇遇时,总会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仿佛那段经历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而云隐镇呢,这个古老的江南水乡,依旧静静地躺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流逝和世间的沧桑。

它的故事,也如同那流淌的河水一般,永远流淌在人们的心中。

赵四老了,可他的嘴皮子一点没含糊,还是那么能白话。

一到冬天,雪花飘飘的时候,他就爱往村头的大槐树下凑合,跟一群同样上了岁数的老少爷们儿侃大山。

这天,他又讲起了年轻时候的事儿,讲着讲着,就扯到了那个让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江南之行。

“你们知道吗?

我当年在江南,那可是见过大世面的!”赵四瞪大了眼睛,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

“得了吧,老四,你可别吹了,你那点事儿,村里谁不知道啊?”旁边一个老汉打趣道。

“你还不信?

我跟你们说啊,那时候,我可是亲眼见过道士捉鬼的!”赵四急了,脖子都红了。

“捉鬼?

你可别逗了,这世上哪有鬼啊?”老汉撇了撇嘴。

“咋没有?

我亲眼见的!

那道士,嗖嗖嗖,几下子就把鬼给收拾了!”赵四比划着,手舞足蹈。

众人一听,来了兴趣,纷纷围了上来。

“那他咋跑江南去捉鬼了?”

“这你们就不懂了吧,人家那是游历四方,降妖除魔!

我跟你们说啊,那道士可厉害了,啥妖魔鬼怪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赵四越说越起劲,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道士。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纷纷投来崇拜的目光。

赵四一看,更得意了,继续吹嘘起来。

“我跟你们说啊,那道士不光会捉鬼,还会看病!

有一次,我拉肚子拉得都脱水了,就是那道士给我治好的!”赵四说得唾沫横飞。

“真的?

那道士还会看病?”众人惊讶不已。

“那可不!

人家可是道法高深,啥都会!

我跟你们说啊,那道士还教我了几句咒语,说能驱邪避鬼呢!”赵四神秘兮兮地说着,还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黄纸,上面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

“这是啥玩意儿?”众人凑近一看,纷纷好奇地问道。

“这就是那道士给我的咒语!

你们可别小瞧它,关键时刻能救命呢!”赵四郑重其事地说着,仿佛那张黄纸就是他的护身符。

众人一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赵四一看,心里更美了,觉得自己仿佛成了村里的英雄。

从那以后,赵四就成了村里的“传奇人物”,走到哪里都有人跟着,听他讲那段江南奇遇。

他也乐此不疲,每天都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村头的大槐树下,继续着他的“传奇故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四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了。

他开始咳嗽,吐痰,每天都得吃上一把药丸子。

村里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都劝他去医院看看。

可赵四倔得很,说啥也不去。“我这身子骨硬朗着呢,不用去医院!

再说了,我有那道士给的咒语,啥病都不怕!”他挥舞着那张黄纸,信誓旦旦地说着。

村里人无奈,只好由他去了。

可没想到,这天晚上,赵四突然病倒了,高烧不退,嘴里还糊里糊涂地喊着什么“道士”“捉鬼”之类的胡话。

村里人一看,这下可坏了,赶紧七手八脚地把赵四送到了医院。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赵四终于退了烧,醒了过来。

“这是哪儿啊?”他迷迷糊糊地问道。

“医院啊,老四,你可把大家吓坏了!”旁边一个村民说道。

“医院?

我咋来医院了?”赵四一脸茫然。

“你高烧不退,嘴里还喊着什么道士捉鬼的,大家只好把你送到医院来了。”村民解释道。

赵四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仿佛想起了什么。

他摸了摸口袋,发现那张黄纸已经不见了。

“我的咒语呢?

我的咒语咋没了?”他焦急地问道。

“啥咒语啊?

你说的是那张黄纸吧?

医生说你高烧的时候,那张黄纸被你烧成灰了。”村民说道。

赵四一听,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他仿佛失去了什么宝贵的东西,整个人都变得萎靡不振。

从那以后,赵四就很少再出门了。

他每天都躺在家里,望着天花板发呆。

村里人去看他,他也只是勉强挤出一丝微笑,然后就开始沉默不语。

直到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道士。

那道士穿着道袍,手拿拂尘,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

村里人一看,都纷纷围了上来。

“您是道士?”有人好奇地问道。

“正是。”道士微微一笑。

“那您会捉鬼吗?”另一个人问道。

“那是自然。”道士点了点头。

众人一听,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

就在这时,赵四的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赶紧跑到赵四的屋里,把他扶了出来。

“爹,你看谁来了?”他指着道士说道。

赵四一看,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他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紧紧地抓住道士的手。

“道士,你可算来了!

我,我,我……”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道士一看赵四的样子,就明白了什么。

他轻轻拍了拍赵四的手,说道:“老人家,您别激动,有什么话慢慢说。”

赵四深吸了一口气,终于平静了下来。

他把自己的故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道士,包括那次江南之行,以及那张丢失的黄纸。

道士听完,微微一笑,说道:“老人家,您放心吧,那张黄纸不过是一张普通的黄纸而已,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您之所以觉得它有用,是因为您心里相信它。

但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您自己。”

赵四一听,愣住了。

他仿佛明白了什么,又仿佛什么也没明白。

但不管怎样,他的心情终于好了起来。

从那以后,赵四又开始出门了。

他每天都到村头的大槐树下坐着,跟一群老少爷们儿侃大山。

不过,他再也没有提起过那段江南奇遇,也没有再提过那张黄纸。

他只是静静地坐着,听着大家说话,偶尔笑一笑,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候的那个赵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