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06 08:04
1994年夏天,父亲跟着村里人去赶麦场,一个月后回来,居然又黑又瘦,直接变了一个人,吓坏了我们,他讲述了他割麦子的经历,至今让人刻骨铭心。
1994年夏天我才10岁,那时候民风淳朴,除了极少数去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之外,村里人都待在村子里,以种地和放牧为生,每家有20多亩地,十几头牛羊,虽然不能大富大贵,日子也过得平静而安稳。那时候父亲是村里面有名的杀猪匠,谁家要是杀猪都会叫父亲过去帮忙。不过村里人一般是过年前的腊月杀猪,杀了猪,有了猪肉可以过一个好年,其他时间他则主要以务农为主。
农历五月出头,村里的大明叔来到我家找我父亲聊天。两个人抽着汗烟,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今年的庄稼和收成,大明叔说他准备再去一次陕西的宝鸡,去那里当麦客,割些麦子,赚几百元钱。父亲听大明叔这么说,很是高兴,因为他今年也想出去赚点外快,毕竟家里面只能靠着种地养家糊口,每年能见的钱太少了。
没两天,父亲就准备好行李,拿上自己最称手的两把镰刀和几片镰刃,跟大明叔他们五六个人,成群结队的离开了村子,去了远处的陕西。那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们还不明白当麦客是干什么,只知道他们要去的地方很远,去了之后他们要帮别人割麦子。等我和妹妹从炕上爬起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我们 问:爹呢?
娘就跟我们说,我父亲已经凌晨三四点出发去陕西割麦子去了,等他回来就给我们买糖,买零食。
这个时候,村里的麦子也快成熟了,估计有个把月时间就能收割一些,村里家境殷实的人家,一般不会去选择割麦子,因为他们觉得当麦客实在太辛苦了,有些人身体吃不消。
过了20多天,将近一个月,父亲他们忽然回来了,进门的时候,他用沙哑的声音喊了一声,我们一见父亲回来了,赶紧跑到院子里去迎接他,出门一看,门口居然走进来一个又黑又瘦非常陌生的身影。是父亲没错,我和妹妹都大声叫着,可是父亲的面容却变化很多,20多天没见感觉他黑了很多人也瘦了一大圈头发长了许多胡子都没刮,感觉非常的邋遢潦草。我们赶紧叫妈,母亲出来后看见了父亲,我看见母亲眼里瞬间就闪起了泪花,估计看到父亲这么劳累,母亲伤心的忍不住了。
刚好母亲在做饭,她赶紧又加了些菜,多做了前面,等父亲洗完脸,刮完胡子,洗完头,他的形象才好了一些,可是变黑变瘦的事实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母亲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面条,父亲看样子是饿极了,估计在路上也没怎么吃东西,端起大碗几下就是一碗,整整吃了四大碗。
吃完之后,父亲摸着肚子非常舒服的说,终于吃上家里的饭了,出门在外,连一口合胃口的吃食都没有。随后父亲打开了自己带来的化肥袋子,里面居然是一些馒头和小玩具,父亲说这些馒头都是主人家每天发给他们的,最后几天的馒头他们吃不完,扔了又感觉浪费,就带了回来,这些小玩意儿是他在路上给我们买的,也有些是别人丢的他捡了起来,我们小山村里的孩子根本没有这种玩具,他想让我和村里孩子们多玩一玩,就捡了起来。
父亲出门在外一直在受苦,可是却没有忘记家里人,这让人非常的感动,也感到非常好奇,毕竟那个时候的我们年纪还很小,还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大人的辛苦和父母的坚忍。
事隔多年,20多年后,每次想起这些情节,我都忍不住潸然泪下,那个时候的人太过淳朴,太过善良,也太过可怜了,虽然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是每年只能勉强养活一家老小。为了家里人,能多用一块钱父亲就要忍着饥饿,自己少吃一点,都要把钱带回家里来。
现在的父亲已经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满头白发,脸上爬满了皱纹,一副苍老的样子,可是他经常跟他的孙子们讲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包括那次去赶麦场的故事。他是笑呵呵的,跟孩子们讲这件事情的,可是每一次他讲这些故事都听得我非常心酸,我们可是他辛辛苦苦一把屎一把尿带大的,我们能体会到父辈们在当时的情况下的艰辛和不易。
在头条上有很多70年代以前的人,应该能够深切的明白,那个时代的人,生活环境的恶劣,虽然那时候的人非常淳朴善良,有人情味儿,村里面到处是祥和温暖的气息,可是那时候的条件的确很差,人们全凭着一身的力气,在土地里面讨吃食。
如今每次刷到怀旧性的视频,看到八九十年代的人,在地里干活的场景,我都感慨万千,说实话,有时候我真想回到那个年代,推开门90年代的小村庄,虽然破败落后,却到处都是熟悉的人,熟悉的面孔,人们干农活扫雪,一起过年,真的好怀念呀。
如果给你一次机会,让你回到80年代或者90年代,你会放弃现在的地位和财产,丢掉现在所拥有的名声和财富,回到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