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雅笔记

翡翠品相的影响因素及鉴别技巧

发表时间: 2024-03-02 16:09

翡翠品相的影响因素及鉴别技巧

1. 蟒带的特点

蟒带的特点

因某些原石的表面上会出现条带状或者是不规则斑状,远看如同一条蟒蛇盘踞在原石上而得名,行内人有时也会称之为蟒、带子。


2. 翡翠的白棉

关于白棉

翡翠白棉是指翡翠内部呈半透明、微透明的白色矿物。


3. 翡翠水头

翡翠水头

水头是行家话,这是指翡翠的透明度,透明度高的,行家称为水头长,反过来,透明度差的,称为水头短。

水头好透明度高的的翡翠晶莹清亮,无论什么颜色都会显得鲜活而灵动。


4. 翡翠的松花

松花的特点

“松花”是指原来翡翠原料上的绿,经风化已渐失色留下的痕迹。

翡翠表皮隐约可见的一些像干了的苔藓一样的色块、斑块、条带状物称“松花”。


5. 翡翠的石花

什么是石花

翡翠石花,指的是翡翠中的絮状白色沉淀物。

翡翠中常有透明度稍差的小团块与纤维状晶体交织在一起的现象,称为“石花”。


6. 翡翠的雾

翡翠的雾

翡翠的雾是指翡翠的皮(己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无风化或氧化)或称肉之间的一种半氧化微风化的硬玉。

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分,是从风化壳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


7. 翡翠的藓

什么是翡翠的藓

癣是指翡翠料表皮上出现的黑色、灰色、淡灰色的印记,其形态有脉状浸染状、块状等,是翡翠的伴生矿物。

虽然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但与翡翠的绿色存在却有着很大的关系,癣常被一些行家里手视为查验
翡翠原石上有没有绿色的重要标志。


8. 翡翠的皮

翡翠的皮‎

所有的翡翠都是有皮的,翡翠的皮是翡翠原石在搬运过程中的风化作用而形成。


9. 翡翠的肉

翡翠的肉

翡翠的肉是指玉的晶体结构,存在于皮与雾的下面。

翡翠原石有三层,各自为皮壳、雾层和肉质地。


10. 翡翠的绺裂

翡翠的绺裂

翡翠绺裂,指的是裂纹。

在翡翠内部的,较小的裂叫绺,在翡翠外部的,较大而明显的裂;裂开的称裂,复合或充填了物质的称绺,绺裂分为原生绺裂,即与原石同时生成。


11. 翡翠的底⁢子

翡翠的底子

底子的结构应细腻,色调应均匀,杂质脏色少,有一定的透明度,互相照应方能称底子好。

好的底子称玻璃底、糯化底、蛋清底。

不好的底子称石灰底、狗屎底等。


12. 翡翠的底子

苍蝇翅

我们在翡翠原石的皮壳上,或者没有抛光的切面上,可以观察到那些像苍蝇翅膀一样的白色的闪光片或者闪光点,这些就是俗称的“苍蝇翅”。


橘皮效应

橘皮效应是指通过反射光观察抛光后的翡翠表面,可以看到类似橘皮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



絮状物

翡翠内部常见有像“棉花”一样的斑块状、条带状、丝状、波纹状的半透明或微透明的白色矿物,行内称之为“棉”。


14. 翡翠的翠色

翡翠颜色分类


翠色的特点

翡翠的颜色,特别是绿色最诱人,对翡翠价值的影响也最大。

但是翡翠的绿色也并不是越深越好,当翡翠的绿色深到一定程度就称为黑色或接近黑色,这种墨绿色的翡翠品质与种质好的翠绿翡翠相比,仍要差几个档次。

最好的翡翠颜色是浓淡适宜的翠绿色。


翡翠是增色与减色

翡翠的增色是指有些翡翠在制成成品后,其本身的绿色要比原石更绿。

减色是指有些翡翠在经过打磨、抛光后,其本身的绿色反而没有先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