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雅笔记

探访冉闵纪念园:一段被终止的历史记忆

发表时间: 2024-10-28 16:47

探访冉闵纪念园:一段被终止的历史记忆

听说过冉闵纪念园吗?这个位于河南、由老百姓自发建起来的纪念场所,最近可是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原本香火旺盛、年年都有几百号人来祭拜的园区,如今却门可罗雀,甚至遭到了一番”大换装”。

这事儿说来也怪,2023年下半年开始,每年农历十月的祭祀活动突然就被喊停了。就跟给蛋糕上了锁似的,想吃都吃不着。可这还不是最离谱的,更让人直跺脚的是,园区里的设施都遭了殃:冉闵像的脸被涂得跟包青天似的,底下”民族英雄”四个大字也被人给抹掉了;华夏罹难墙上的字给改得面目全非;那些气派的石柱,现在也是东倒西歪;就连介绍碑文都给盖上了水泥,只剩”冉闵”两个字孤零零地杵在那儿。

”这不是糟践历史嘛!”常来祭拜的李大爷气得直拍大腿。像是一把精心雕琢的古董花瓶,说⁧砸就给砸了,换谁看了不心疼?

与此同时,历史书上的某些措辞也开始玩起了”文字游戏”。”五胡乱华”改”五胡入华”,这变化可不是简单换个字的事儿。北京某高校的张教授就说了:历史不是橡皮泥,想捏成啥样就成啥样。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已‮经有不少热心群众在张罗着修复园区。他们跟打了鸡血似的,一边呼吁有关部门重视保护,一边琢⁠磨着怎么建立长期管理机制。

某文化研究机构的老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文化遗产就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传家宝,保护好它,就是在守护我们的根。”

虽说相关部门还没对这事儿正式表态,但2024年初国家文物局刚发布的《关于加强地方特色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意见》,倒是给出了一个定心丸。这份文件就像给文物保护竖起了一面防护盾,明确提出要好好保护民间历史文化遗存。

专‏家们都说,保护文化遗产得三方携手:政府要挑大梁,民间组织唱配角,老百姓当观众和监督员。就像演一台大戏,各就各位,各尽其责,才能把这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大戏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