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07 11:19
“低于120万我不卖的。”
“算了不卖了我还是留着自己收藏吧。”
“要是80万放在巴扎上卖多得是人抢着买。”
前段时间老蔡在乡下阿达西家收玉时,遇到了一块收藏级的红皮籽料——红皮白肉、三面聚红皮、一面洒红皮、籽形饱满、肉细过灯,是不可多得的好料。但在谈价过程中,阿达西喊出了120万的高价不说,还3次打断谈价“不卖了”,为此次收玉增加了不少意料之外的小插曲。
叫价120万,狮子大开口?
阿达西喊出120万的高价,说实话并非是毫无根据的“狮子大开口”,而是基于这块红皮籽料的高品质及当前玉石市场中对收藏级籽料供不应求的现状考虑后的结果。这块籽料的独特之处在于三面聚皮皆色泽艳丽,单面洒红皮点缀又不失灵动,加之籽形饱满且肉质极细,决定了它的品质已达到收藏级别。
除此之外,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玉文化的普及弘扬,玉友们对高品质玉石的追捧热度只增不减。因玉石的不可再生性,收藏级籽料的稀缺性愈发显著,加之近年来国内外藏家的涌入,使得本就紧俏的优质籽料更加一玉难求,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这样的市场环境,自然赋予了这块红皮籽料较高的价值,也让阿达西有了喊出高价的底气。
谈价是认知的博弈
然而对于老蔡而言,120万的叫价显然超出了心中的合理估值范畴。十余年的从业经验,让老蔡练就了一双辨玉识玉的慧眼,而这正依托于老蔡对行业的了解及扎实的“基本功”。玉石的价值不在于叫价,而在于其本身的品质及潜在的市场价值,谈价也不仅仅是一场价格上的较量,更是一场认知的博弈,在这个过程中,收玉人的水平至关重要。
谈价的一来一回间,阿达西数次收回籽料以示老蔡给的价格太低,但老蔡并未因此盲目加价,他坚信自己看玉的眼光,也相信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既让阿达西满意,也让自己不枉此行。最终这块籽料的成交价格与老蔡心中的预估价格并无太大相差,此次乡下收玉之旅,再次以老蔡精准看玉的“眼力”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以玉石为终身事业
“阿达西虽然已年过花甲,但思路清晰、经验丰富,这次收玉谈价我老蔡也是棋逢对手了。”此次收玉之行让老蔡感触良多。对于这些阿达西来说,玉石交易或许不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事业,但却陪伴了他们半生甚至更长,在不知不觉中传承了一代又一代,这何尝不是一种玉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收玉过程中偶遇年过花甲的阿达西不在少数,这更加坚定了老蔡要以玉石作为终身事业的决心,与玉相伴至花甲、至古稀,甚至更久,“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将玉文化弘扬到更远、更大的地方,那就更好了”。每一次交易,都是对玉石文化传承的助力,每一次收藏,都是对玉石文化篇章的续写,厚德载玉寻好玉、扬文化的“长跑”之路,未来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