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雅笔记

最像龙的鱼大揭秘!一起探索神秘的海洋生物世界!

发表时间: 2025-07-09 11:25

每天5分钟,涨点小知识 | 文/微小鱼


最近天气太热没顾上外出垂钓,净刷钓鱼视频了。看别人钓到各种大鱼,我也是急的心里痒痒,暂且分享一些钓友们的渔获,就当是过过钓鱼瘾吧,顺带再给大家科普一点不常见的鱼类知识。

7月7日,我刷到了这样一个视频,一位IP地址显示为云‍南的男子@梦想成真,钓到了一种胡须宽大私龙须、牙齿锋利的怪鱼,看起来有点眼熟,但又叫不上啥名字。

看看这种鱼的胡须,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像龙须?它的外形远观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一条“龙”?

1、男子钓获的怪鱼叫“巨魾

究竟是啥鱼?经过我查询资料,加上网友们的印证,具体名字在小标题中我已经告诉大家了。

它就是巨魾,一种生活在澜沧江怒江流域的大型鱼类,国内大部分水域都见不到它们的影子,除了云南一带的网友,估计大部分人都不认识。

用云南老乡的话来说,就是这种鱼看起来太“板扎”了,威风凛凛的样子。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叫不上它的名字,不少网友一开始还是将它认成了“牛尾᠎巴鱼”、“鲶鱼”甚至巨型“黄辣丁”。᠎

这几种鱼类的外形确实有点相似,但巨魾的胡​须比较宽大,而且只有两根,看起来和我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有些神似。

如果我说它是最像“龙”的鱼,大家估计也没有意见吧?

巨魾(Bagarius yarrelli)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出来这种鱼体型巨大。它们最大可以长到2米,体重可超50千克

男子钓获的这几条巨魾,体型并不算大,可能还处于幼年阶段。这种鱼在国内属于二级保护鱼类,不能随意垂钓,那么这名男子为啥敢将其视频发出来?

在视频当中,男子也做了说明,称这几条鱼是在国外钓获的,也就是和云南接壤的老挝‎缅甸一带,在那里巨魾尚不属于保护鱼类,可以进行垂钓,但在国内可不能这么显摆。

在视频评论区中,我还翻到了不少IP地址为老挝的网友,也发布了巨魾的照片,这些鱼可能是他们在澜沧江下游钓到的。

2、巨魾——传说中的“河中巨怪”就是它

巨魾的脑袋宽得像块门板,嘴边两根胡须又粗又长,牙齿更是寒光闪闪,看着就不好惹。所以它们还有一个外号,叫作“坦克鸭嘴鱼”。

如果你看过国外钓鱼达人杰瑞米·瓦德的“河中巨怪”系列,应该对这种鱼有一定的印象。据称,在印度恒河一带有传闻,老乡们的牛羊在河边喝水的时候,经常被一种怪鱼给拖入水中吃掉。

图:杰瑞米·瓦德钓获的巨魾

老瓦听到这个事情后,就收拾钓具,赶到事发地的河流中,最后用一大块鱼肉钓获一条体型巨大的坦克鸭嘴鱼,也就是当地传说的“河中巨怪”。还记得当时我看老瓦钓起那条大鱼的瞬间,还有点不敢相信,难道它真能吃掉老乡的牛羊?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当地老乡甚至称这种鱼敢攻击人类。

为此,我在网络上查询了此类报道,发现在印度、尼泊尔等地,曾有坦克鸭嘴鱼攻击人类的案例,这可能和当地一种特殊的习俗——水葬,有一定关联。

南亚地区一年四季气温较高,降水丰富,比较适合这种鱼的生长,因此它们的体型可能长到更大,如果有人在河里游泳,有可能被它们视作猎物。

看看上面杰瑞米·瓦德钓到的那条巨魾,体长可能已经超过2米,在水中还真能把一个人拖下去。当然,我认为关于巨魾具有攻击性的说法,可能只是有人口述,并没有确切的视频或图片证据予以证实。

而在我国境内的澜沧江、怒江,气候及环境条件可能不如国外那样适合它们快速生长,因此国内尚没有见过体型如此巨大的“巨魾”。

3、巨魾在国内数量不多,甚至靠增殖放流续命

巨魾在云南一带也被称为“面瓜鱼”,此前曾十分常见,但随着人为捕捞、产卵通道受阻、环境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巨魾的数量随之出现断崖式下跌,甚至一度消失不见。

我国国内魾属鱼类一共有5种,包括怒江的原魾、澜沧江的小魾、红河的红魾、藏南‏地区的魾,同时还包括今年6月份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在怒江与伊洛瓦底江发现的鱼类新种——长丝魾。

怒江原魾

由此可见,“魾”这种鱼类相当神秘,人类对它们的了解可能还知之甚少,否则也不会再次在怒江发现新的同属鱼种的存在。

对云南地区的垂钓爱好者来说,认识这些鱼类,对于保护它们至关重要,大家在垂钓的时候如果钓获这种头顶两根“龙须”的特殊鱼类,一定要及时放流。同时,如果遇到有人下网或者使用电捕鱼工具,一定要及时制止,以保护鱼类资源的多样性

目前,国内已؜经实现了“魾”的人工繁殖技术,并累计向怒江、澜沧江放流了上百万条鱼苗,以帮助它们实现种群恢复。

参考信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