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雅笔记

西夏古钱币收藏故事大揭秘

发表时间: 2024-10-31 12:30

西夏古钱币收藏故事大揭秘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因为其在中国的西北,所以后人为了区分,又叫西夏。先后与辽、北宋,以及金、南宋并立。先后十帝,国柞189年。国都为兴庆府,国土含五州(灵州,甘州,凉州,夏州,银州)。领土包含今天的宁夏,甘肃,内蒙古,陕西和青海的部分。领土面积7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主要有党项人,汉人,吐蕃人和回鹘人等。

881年,唐朝末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封赐五州之地。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

986-1032年,李继迁(夏太祖),李德明(夏太宗)进一步发展。

1032年,李元昊继夏国公。

1038年,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

1227年,被蒙古所灭。

西夏钱币有两大类,一种为西夏文宝钱类,另一种为汉文元宝类。宝钱类制作粗糙存世量,流通范围比较小。汉文钱中天盛元宝,光定元宝,皇建元宝较常见。

一,宝钱类

1,福圣宝钱

西夏毅宗李谅祚福圣年间(公元1053年~1054年)铸,西夏文小平钱,铸工较粗,存世少见。存世多为瑕疵品,美品少,价值过万。


2,大安宝钱

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5~1085年)铸,西夏文小平钱,属西夏早期铸币,工艺较粗。有光背或者背月,存世量比福圣宝钱多,价值中千左右。

2,贞观宝钱

西夏崇宗李乾顺贞观年间(公元1101~1113年)铸,西夏文小平钱,较为罕见。存世量极少。


3,乾佑宝钱

西夏仁宗乾祐年间(公元1170~1193)铸,西夏文小平钱,旋读。制作精美,存世量少,价值过万。

4,天庆宝钱

西夏桓宗天庆年间(公元1194~1206年)铸,西夏文小平钱,铸造精整。相对而言存世量较多。由于流通区域窄。价值也不低。美品中千以上。

由于宝钱类西夏文钱币价值高,后世仿造也很多。大多仿品粗制滥造,对于老手来说一眼假,但是初学者谨慎购买。

二,汉文类

1,元德通宝

西夏崇宗元德年间(公元1119~1127年)铸,汉文小平钱。光背,制造精美。美品价值2-3万。


2,大德通宝

西夏崇宗大德年间(公元1135~1139年)铸,有小平,折二,折三,及其稀少。另外还有元朝的大德通宝,注意区分。

3,天盛元宝

西夏仁宗天盛年间(公元1149~1169)铸,汉文小平钱,比较常见。

4,乾佑元宝

西夏仁宗乾祐年间(公元1170~1193)铸,铜钱少,铁钱多,钱文有行书、楷书,楷书有长元、短元等版别。

5,天庆元宝

西夏桓宗天庆年间(公元1194~1206)铸,汉文小平钱,光背。

6,皇建元宝

西夏襄宗皇建年间(公元1210~1211年)铸,汉文光背小平钱,是比较常见的品种,价格500元左右。


7,光定元宝

西夏神宗光定年间(公元1212~1223年)铸,为西夏最后一种年号钱,有楷书、篆书,楷书多见,篆书稀少,铸工精美,价值极高。



西夏的历史,文化,文字以及钱币都充满着神秘色彩。可惜的是西夏文已经失传,西夏皇陵破坏也很严重。当然西夏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精彩的一小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