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雅笔记

不简单的鱼文物:揭示它从远古到现在的重生历程(一)

发表时间: 2024-11-05 20:48

不简单的鱼文物:揭示它从远古到现在的重生历程(一)

中国传统文化

被赋予美好寓意的物象非常多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

重要的物象之一

从鱼纹⁧彩陶到年年有“鱼”

鱼在中国文化中

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期《重生吧,文物》

明代漳州窑红绿彩人物花卉鲤鱼纹盘

重生自述

大家好,我是明代漳州窑红绿彩人物花卉鲤鱼纹盘。我“身上”的鱼纹可不一般,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是频繁出现的装饰纹样。为何鱼纹会受世人如此喜爱?一起来看看鱼纹的“前世今生”。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的

明代漳州窑红绿彩人物花卉鲤鱼纹盘

口径37.8cm

底径18.8cm

高7.7cm

明代漳州窑红绿彩人物花卉鲤鱼纹盘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颜色主要

以红绿为主

盘内主绘有

人物、花卉、鲤鱼纹

明代漳州窑红绿彩人物花卉鲤鱼纹盘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盘中的鲤鱼

仿佛将从水中跳跃而出

灵动自然

展现淋漓生机之景

明代漳州窑红绿彩人物花卉鲤鱼纹盘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鱼儿们在盘中欢快游弋

数量众多

色彩斑斓

勾勒出一幅

“金玉满堂”的图景

人们是从什么时候

开始喜爱鱼纹的呢?

鱼纹出现时间甚早

早在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

已有发现

历朝历代中皆可见之

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

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文化的

鱼藻纹陶盆

都是新石器时期

鱼纹文化的典型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 国家博物馆藏

先人将鱼纹刻画在陶盆之上

不仅反映了

鱼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也代表着人们

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鱼藻纹陶盆 │ 浙江省博物馆藏

在⁩汉代时期

鱼纹更加世俗化

开始深入百姓的生活

西汉雁鱼灯 │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在南宋时期

双鱼纹开始流行

宋龙泉窑青釉双鱼洗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而到了元代

这一纹样更是盛行

成为当时龙泉窑瓷器上

常见的主题之一

元青釉莲瓣纹双鱼洗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到明清两朝

以鱼纹为题材的物品

大量涌现‬

其中鱼藻纹是祥瑞之意的代表

不仅为皇家所喜

更是世人百姓

所钟爱的吉祥纹饰

清乾隆外酱釉内青花鱼藻纹碗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鱼纹不仅出现在盘碗之中

还出现在服饰、鞋面

以及万家千户的

窗花上、对联里

……

在后世文化的传承中

鱼不仅是家家户户

餐桌上的美食

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

它们被赋予了

独特的美好祝愿

清光绪红色绣缎金鱼纹元宝底女棉鞋 │ 故宫博物院藏

清光绪湖色缂金银水草金鱼纹夹衬衣 │ 故宫博物院藏

因“鱼”谐音“余”

鱼纹被赋予了

“富贵有余”“年年有余”等吉祥寓意

承载着深厚的

民族历史文化底蕴

然而

这些包含吉祥寓意的纹样

用绘画、刺绣、裁剪等技法

装饰在门窗、家具等

日常生活用品上

现代窗花。图源于网络

现代家具。图源于网络

现代家具。图源于网络

鱼纹的历代传承与制作

不仅体现了

古代工匠以及现代设计师

杰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术

同时也让鱼纹文化的诸多美好

历史长河中

缓缓前行

传承不息

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里

还藏着许多鱼纹元素

一起来寻找吧

“南溟之浩瀚,中有奇甸,方数千里。”在历史的长河中,散落在海南各市县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海南发布联合海南省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推出栏目《重生吧,文物》,将系统梳理海南文物家底资源,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内涵,通过生动活泼的展现形式,让文物“重生”般“活”起来,带领大家穿过历史的迷雾,领略琼州古今风韵。

来源:海南发布综合故宫博物院、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苏州东吴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