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02 11:18
文:白茶清欢/口述:张如平
生活即是故事,故事来源于生活,它促使了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积极的态度。
我叫张志刚,今年52岁,在省城一家事业单位上班。
中考之后,我和同村的王清州一同考进了县城高中,当时,在我们那个小村子,能考进高中的孩子几乎没有。
王清州虽然和我一个村的,我俩也认识,但是不熟悉,因为他父母都是在乡镇上班,家庭条件优越,他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县里上的。
我们村子,大概有四五百户人家,大家住的都很近。村里就两大姓,一个是我们张家,一个就是王家,可是张家的人少,没有几户。
听我父亲说,这个村子原先都是姓王的,后来张家有一户人家逃难在此,觉得这个村子里面的人民风淳朴,于是就把家安到了这里,再后来,就有了我们这几户人家。
王清州的奶奶家离我家并不远,我家住到胡同头,王清州奶奶家住到胡同尾,每到节假日,王清州的父母就会带着王清州来奶奶家小住几日,我也就是这样认识了王清州,但是没有说过话。
后来我考上了高中以后,发现王清州也在隔壁班里,王清州也发现了我,两个人特别高兴,毕竟都是一个村子的,这下有了作伴的。
于是,我们两个只要下课了就在一起玩,一起上厕所,一起讨论功课,甚至在一起议论那个老师好,那个老师严厉,很快就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王清州的家庭条件很好,父母都有稳定工作,王清州又是独生子。
我家和他家就完全不一样了,我家父母务农,除了种地也没有别的收入,我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家庭条件捉襟见肘。
我能考上高中,全凭我的个人意志,父亲多次让我辍学,是我母亲一次又一次的劝说父亲,我才能坐到高中的学校里读书。
当时的学生都住校,一到放学的时候,大家都一窝蜂的涌进食堂吃饭,那时候吃饭凭的是饭票,而饭票是要用钱买的。
能用饭票吃饭的同学,肯定家庭条件也差不到哪里去,这些同学不仅能吃到食堂热乎乎的饭菜,也能吃到食堂的大白馒头,这些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梦一样遥不可及。
每次到饭点的时候,我都会到宿舍里面,去取两个杂粮窝窝头,然后再偷偷到热水房打一碗热水,趁着同学还没到宿舍,赶紧把两个窝窝头吃进肚子里。
家里面没钱,对于我来说,能有窝窝头吃,已经很不错了,别看我快一米八的大个子,浑身上下瘦的皮包骨头,估计这和长期伙食里没油水有很大的关系吧。
有一次我从开水房里打了一碗水,来到宿舍迫不及待的拿起两个窝窝头掰开就泡进去。
这时,正好王青州来我们宿舍找我,王青州平时是不来宿舍找我的,今天不知怎么了,居然来宿舍找我了。
恰巧看见我正在掰窝窝头,王青州楞了一下,就问我:“哥们,你一直吃的这个吗?”我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
王青州二话没说,扭头就出去了,过了一会,来的时候,一只手里面拿了两个大白馒头,一只手里面端了大半碗的炒白菜,上面还有几片薄薄的肉片。
王青州把馒头塞到我的手中,把菜往我面前一放说:“把它全吃了。”
我愣住了,这上等的美味,我怎么吃的下?我又怎么好意思吃?
我缓过神来,急忙推到王青州面前说:“我不能吃,我吃了,你以后的饭票不够了,你吃什么?”
王青州笑着拍着我的肩膀说:“我有我家老爷子呢,怕什么,我爹娘都是拿工资的人,我又是他们的独生子,他们不会苛刻我的生活费的。”
我含着泪把馒头和菜肉吃完,那是我这辈子吃过最香的饭菜,即使活了大半辈子,我再也品尝不到那么美味的饭菜了。
从此以后,王青州每次吃饭都让我和他在一起吃,王青州打两个白馒头,他一个我一个,我的两个窝窝头,也是我一个他一个。总之,食堂的饭菜,王青州都会分给我一半。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三年,三年来,我吃了王青州多少个馒头和菜,连我自己都记不清楚了。
高考结束后的那年秋天,我收到了一本的录取通知书,而王青州却没有考上大学。
他说他不想读书了,他爸爸只好给他找了份工作,是在我们县里的轴承厂上班。
这个轴承厂,是很有名的的国企,当时效益特别好,好多人挤破头都进不去,却被王青州轻而易举的拿下了。
王青州上班了,我也上了大学。
每到寒暑假放假回家,王青州都会约我到县城去玩,吃住都在他们的宿舍。
王青州也经常带我下馆子,每次饭桌上都少不了大鱼大肉,因为他知道我大学里面过得比较贫苦。我有点不好意思,恐怕一个假期下去,再把他吃穷了。
王青州拍着我的肩膀开玩笑的说“兄弟,没事,你尽管吃,吃不穷我的,你把我吃穷了,我回家吃我爸妈的。”
大学毕业之后,我留在了省城的事业单位工作,两年之后,并在此成家了,妻子也是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我俩不一个单位。
那时候的轴承厂效益已经不好了,经常好几个月发不下来工资,后来,王青州干脆辞职了。
王青州给我打电话说他辞职了,我问他下一步的打算,王青州说他也不知道,走一步说一步吧。
过了一段时间,王青州给我打电话说他准备做建筑行业。我说,你又不懂这一行,隔行如隔山。
王青州说,不会可以学。他还说,他舅舅是一个建筑大老板,愿意带着他涉足建筑行业。
又过了大概半年的时间,那是一个秋季的某一天,王青州给我打电话,说是要来省城购买一些建筑工地上用的物资。
我一听说王青州要来省城,激动的连忙说:“你千万不要住宾馆,竟浪费钱,就住到我家里,咱哥俩还能说说话”。
王青州在电话那头笑着说:“哥们,那还用说,我肯定住到你家里,咱俩谁跟谁啊。”
我把王青州来省城要住到我家里的事情对妻子说了,并且告诉了妻子我上高中时,王青州是如何帮我的。
妻子听后特别感动,说现在像这样的情谊已经不多了,也一致要求王青州来我家住。
于是,我和妻子把一间房间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并且也换上了新的被套和床单,我还细心的给王青州准备了睡衣和拖鞋。
那天,王青州来我家时,给我带了好多东西,有农村土鸡、土鸭下的鸡蛋、鸭蛋,还有两箱核桃,一箱大枣,还有四只已经收拾好的土鸡。
王青州说,来我家,也不知道给我带点啥才好,省城啥都不缺,思来想去,他就带了这些土特产。
说实话,王青州带的这些土特产也值一两千元了。
我和妻子热情的迎接了王青州的到来,妻子下厨为我和王青州炒了满满一大桌的菜。
王青州初次见妻子时有点拘谨,慢慢熟了以后,就放松多了,嫂子长嫂子短的叫个不停。
饭桌上,我和王青州说起高中的事情时,感慨万千,我说到激动之处搂着王清州说:“兄弟呀,多亏你那三年的饭,要不是我打死也考不上大学,也就没有我现在的今天。”
王清州则摆摆手说:“不再提当年的事了啊,这都是小事,不算啥,咱哥俩谁跟谁。”
王清州在我家住的那几天,我特意请了几天假,一大清早我就去菜市场买菜,鸡鸭鱼肉的把冰箱塞的满满的。
而且每顿饭我都变着法子为王青州炒菜,每次都是炒上七八个菜,这把王青州弄得挺不好意思的,王清州说,如果我和妻子再这样下去,他只能早早的回老家了。
住到了第五天的时候,王青州告诉我,工地上用的材料已经谈好了,准备明天就回家。
我和妻子一个劲的挽留王青州再多住两天,王青州说,不了,再住两天的话,又多给我家添了两天麻烦,他更过意不去了。
我为我妻子的明事理感到高兴,妻子也说,王青州一看就是个重情重义的好人。
第二天王青州就回家了,我把王青州送到了车站,并且给他买好了车票。
王清州隔着车窗对我说:“哥,这几天住到你家,真的是太麻烦你和嫂子了,也就是住到你家,你能好好对我,要是住到别人家,人家早把我赶出去了。”
我说客气啥呀?咱们都是一家人,你当初对我那么好的。
那几年,建筑行业迅猛发展,王清州很快在这个行业里站稳了脚。并且赚了第一桶金,自此,他的人生路也越走越顺。
王青州有了钱之后,并没有看不起我,还是一如往常的对我好。
每次我们一家三口回老家,只要王青州在家,他都会请我们吃饭,我们临返程时,他都会把我们的车后备箱塞的满满的。
妻子感慨的说道:“王清州这个人值得深交,为人真仗义。”
令我更感动的事情还在后面。
有一段时间,母亲老是给我打电话说身体不舒服,但是也说不出来哪不舒服。
我当时手头有重要的工作要做,也立马赶不回去,下面的弟弟妹妹们也都在外地。
村里面的人我想了一大圈,最后又想到了王清州的身上。我于是就给王青州打电话,问他是否在家?
当听到王青州在家之后,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
我请他帮忙把我母亲送到县医院,好好的把身体检查一下。
王青州二话不说带着我的母亲就去了县城的医院,并且找了一个科室的主任为母亲检查身体。
当我急急忙忙赶到家的时候,王青州已经为母亲办理好了住院手续。
王青州说,我母亲的问题不大,可能是血糖高引起的身体不适,住院几天后,再好好调理一下就不会影响生活了。
面对着王清州,我激动的居然不知道说什么好 。
后来王青州的女儿来省城读大学,每到周末,我都让他的女儿来我家,好吃好喝的尽心尽力招待着。
我的女儿和她的女儿年龄差不多大,两个孩子也能玩儿到一块来。
我把王青州的女儿当成了我自己的女儿看待。
甚至到了换季节的时候,我都会让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回商场里面买换季的衣服。
王清州说,把女儿交给我,她特别的放心。
再后来,王青州也把房子买到了省城,这样,我们两家就住的近了,逢年过节,即使平常两家都互相来往着。
我和王庆州之间的感情,虽然平平淡淡,但却显示出了我们深厚的情,这份情谊早已经超过了血缘,这份情谊也将会伴随我们终身。
人生在世没有谁是孑然一身的存在,或多或少的都会为身边的人和事产生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逆境中能够挺身而出为你遮挡风雨的人寥寥无几,真正好的关系是彼此赋能,相互扶持,这大抵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