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雅笔记

感冒的真相:面对寒热错杂怎么办?专家推荐这些药物

发表时间: 2024-09-20 10:46

一说起中药治疗感冒,很多人都知道要分寒热。


● 如果感冒以怕风怕冷、头痛、鼻流清鼻涕为主,很可能属于风寒感冒,适合服用风寒感冒颗粒、感冒疏风丸等;


● 而如果以嗓子疼、发烧、咳吐黄痰为主,很可能属于风热感冒,适合服用双黄连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但是中医理论认为,无论是寒的状态还是热的状态,都不是静止不动的,寒热时刻都在变化,风寒、风热只是感冒在不同阶段的表现。

,有些人会发现,自己在感冒的时候会呈现一个寒热交杂的状态。此类感冒俗称“寒包火”感冒,中医术语称为“表寒里热证”。


主要表现为:

既有怕风怕冷、发烧、无汗、头痛、身痛或气喘、脉浮紧等表寒证,又有烦躁、口渴、尿黄、大便秘结等里热证。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寒包火”型的感冒呢?我们来看一看。


1. 风寒感冒表邪未解,同时入里化热。

很多感冒患者都是着凉、受冷所致,但是一旦感冒,很快就会变成发烧、嗓子疼、咳嗽黄痰的肺热证,这就是“入里化热”。


有人就不理解了,寒邪怎么进入体内还能变热呢?


其实变热的不是寒邪本身,而是人体的正气,即所谓的“气有余便是火”。可以这样简单理解:寒邪一旦侵犯人体,正气为了将寒邪赶出体外,就会产生温热之性来对抗寒邪,此时两军交战,就出现了表实里热的寒热错杂状态。


一方面头痛、鼻塞仍然存在,表邪未解。另一方面又产生了上述一系列里热症状。


2. 本身就有内热,同时受凉感冒

内热也叫内火。不论是面红耳赤、便秘、脾气暴躁的实热,还是口干眼干,午后低热的虚热,都会导致腠理疏松多汗而易受凉,形成“表寒里热”型感冒。


比如很多小儿感冒。小儿本为“纯阳之体”,脏腑的阳气旺盛有余。如果运动出汗后没有穿衣避风寒,很容易形成这种“寒包火”型感冒。


3. 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容易出现

北方地区冬春季节较为寒冷,但室内又有暖气。


你想想看:暖气温度控制一般在20~26℃左右,有的房子里面还有地暖,温度更高,在屋里不仅不觉得冷,甚至还会出汗。


而且在冬天,人们都爱吃火锅、吃肉,这些相对温热的食物,也是产“热”的源泉。这个时候,我们的毛孔,是张开的,内外都是通畅的。


当我们突然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室外,毛孔收到寒凉刺激后,就会突然关闭。容易受凉感冒,形成身体外周寒凉,但是体内较热这种症状。


这种类型的感冒该怎么治疗呢?

● 中成药推荐:

1.桂黄清热颗粒:

中成药版的“大青龙汤”。具有发汗解表,清热除烦的功效。


2.感冒清热颗粒:

组方以辛温祛风解表为主,但却不含麻黄、桂枝等辛温峻烈之品,反而加入苦地丁、芦根、葛根、薄荷等寒凉中药,属于寒热并用。


这个药适合外寒多,刚刚有点里热的情况。简单来说,就是风寒感冒时间不长,刚有些烦躁、口渴、嗓子疼等热证表现的时候最适宜。


其实感冒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一次最直观的辨证论治,如果您单独用了针对风寒或风热的药物不管用,不妨试试今天推荐的中成药,说不定就会给您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