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03-19 12:27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春茶季,茶树萌发出来的新芽很萌、很可爱。
白毫银针的肥芽,胖嘟嘟、圆鼓鼓的,藏身在茶树的枝梢间。
银毫密布全身,类似穿上了一件毛绒大衣。
在山上看采茶,熟练的采茶工,采茶动作很快。
普遍上,他/她们能练就这样的采茶神技——手随眼动。
目光刚瞥到这枝桠的新芽,立马上手去采。
握住芽头后,一拔,立马出针。
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实则也有不少技巧。
讲究用巧劲,不能太用力。
用力紧捏芽头,会导致茶青受伤。
用指甲掐采,采下来的茶芽不完整,不利于加工。
然而,两指捏在芽头上方时,如果舍不得用力,没紧捏。
当你往上拔针时,又会出现尴尬的一幕。
哎呀,芽头表面的白毫太多太密了。这颗饱满圆润的芽头,稍不留神,就从自己的手里滑出去。
为此捏在芽头下方,提拔时轻轻用力,更能顺顺当当采下完整又漂亮的芽头!
之前听过这样的说法,称,白毫银针是茶中美女。
论茶芽精致程度,将其称为白茶美女,也是情理之中。
毕竟在春白茶里,讨论最多,热度最高的主角,非白毫银针莫属。
白毫银针为什么会这么火?从以下5个视角,可见一斑。
《2》
一、茶氨酸含量遥遥领先。
采银针的时节,山上的气温还很冷。
晚上要盖着厚被子才能足够御寒。
采茶阿姨们在茶园采茶时,也得穿着棉袄棉裤,才能扛得住萧瑟冷风。
那些有勇气穿着轻薄衣衫就去采茶的,不过是摆拍罢了。
拍照5分钟,勉强还能支持。
但待上小半天,只穿这么点衣服,早就冻得受不了!
对茶农来说,能采白毫银针的时节,每分每秒都很宝贵。
因为银针茶青的价格高,养分充足,茶氨酸含量高。
论茶氨酸含量,高山银针远比其它春茶高,遥遥领先。
丰沛的茶氨酸含量,能够为白毫银针带来无比鲜爽、鲜甜的滋味。
同时,还对人体有着诸多好处。
毕竟,茶氨酸也是氨基酸的一种。
多喝几杯茶氨酸,能极好地补充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带来满满活力。
《3》
二、芽头结构层层叠叠。
白毫银针的茶芽,是多层结构。
最形象的比方,大家可以试着代入一颗胖乎乎的春笋。
层层叠叠,一层复一层。
吃竹笋时,要逐层扒掉竹笋外壳,才能取出里面最嫩最可口的嫩笋。
而白毫银针的芽头,算上小叶壳在内,由外往里逐层扒开,能剥出5-7层。
每次拨开一层,里面露出来的,依旧是白毫密布的状态。
层层白毫,层层包裹,严密极了。
多层次的结构,对白毫银针来说,是内在茶味物质逐层释放的保障。
里里外外五到七层的防护,每一层都能带来美妙的香气、滋味。
所以,茶友们在喝白茶时,千万别小看了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的芽头,看似娇嫩。
但茶味物质积攒满满,又鲜、又香、又淳、又润。
养分充足,滋味饱满,茶味耐泡。
逐层细品茶味的过程,极具喝茶性价比。
《4》
三、白毫银针的鲜味突出。
春白茶里,论鲜爽感,白毫银针理应排在首位。
这一切,得益于银针芽头内部的充沛茶氨酸积累。
白毫银针的“毫”,看似不起眼,但内部具有丰富游离状茶氨酸。
由多层白毫包裹起来的芽头,茶氨酸含量极高。
再加上,茶树经过冬日的休养积累后,春日萌发出来的新芽,内在富含多酚类、芳香类、可溶性糖等多元茶味。
充沛的内在茶味物质,共同谱写出了白毫银针的极致鲜明风味。
喝高山银针,建议茶友们采用小口慢啜的品茶方式。
小口抿,慢慢品。
尝入一小口茶汤后,先别急着吞咽。
稍做片刻,让茶水在舌面上停留,用舌头推动茶汤。
以利于全方位调动自己的味蕾感知系统,品味这抹极致的春茶之鲜。
茶汤鲜爽清甜,连回甘回味里都在 泛着沁爽的凉意,花香与毫香溢满口腔。
这种又鲜又香的滋味,很难让人不爱。
《5》
四、白毫银针的毫香突出。
喝白茶,很多新茶友不能理解,毫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很简单,多喝几次高山银针,不难寻找答案。
关于毫香的理解,用文艺版来解释,它是白茶身上最具天然吸引力的植物荷尔蒙气息。
用近似香气去联想,新茶时,毫香闻起来类似多种干燥植物的清香。
头采米针的毫香有几分类似玉米须。
荒野银针的毫香,自带天然野性,闻着有很明显的野草、蕨菜、野蘑菇的气息。
多数高山银针的毫香并非单一面貌呈现,而是与花香、竹笋香等一同登场,鲜香动人。
新茶时,这股先声夺人的浓郁毫香,很是简单直接。
不过,白茶是可以慢慢陈化的。
新银针存满3年以上,存成老银针后,毫香会日愈沉稳,逐渐转化出类似干燥谷物粮食那样的厚实甘香。
许多爱喝白茶的茶客,光是闻到浓郁鲜明的毫香,就能食指大动。
白毫银针的鲜明馥郁毫香,为它的整体茶汤风味,贡献了不少力量!
《6》
五、白毫银针的茶味耐泡。
春茶季,经常能听到类似的调侃。
“只用芽头加工出来的新茶,茶味不足,好看是好看,但喝入口普遍味淡、不耐泡。”
讲真,这种说法不科学。
只要产区环境好,茶树生长在优越的自然环境里,享受着充足的高山云雾滋润,养出满满的内在茶味物质。
再加上,制茶加工技术到位,规范生产,避免好茶的内在天然风味遭受过多破坏。
在产区、工艺俱佳前提下,产出来的高山银针没有寡淡、不耐泡的可能。
而是茶味鲜爽清甜程度,登峰造极。
小口喝茶,哪怕只抿入一口,浓郁的鲜味立马就能俘获你的味蕾感知。
另外,若说白毫银针茶味不耐泡,这更是污蔑之词。
前面已经介绍过了,高山银针的芽头,呈现为逐层包裹的笋状。
每一层,都厚实覆盖着白毫。
里里外外,共有5-7层。
再加上,这些白毫具有防水性,泡茶时,短时间内不容易浸泡。
盖碗冲泡期间,能够让茶味得到逐层解锁。
连续用快速出汤的方式冲泡,连泡5-6次,茶味都是鲜润、淳和、爽口饱满的。
连续“快出”多次后,随后再适当坐杯,继续冲泡。
剩余茶味起码还能支持泡出3-4道饱满茶水。
好端端的白毫银针,又怎会存在“莫须有”的不耐泡一说?
《7》
春白茶里,白毫银针的市场优势明显。
养分足、鲜味突出、毫香浓郁、茶味爽口的高山银针,只要喝过,很多老茶客都很难割舍。
只可惜,白毫银针的产量不高。
只取特定茶树品种的茁壮芽头为原料的白毫银针,采茶要求高,有“十不采”的规定。
并且,可供采茶的时间有限。
每年从大规模开采,到最后一批尾期针采下后,不过短短十来天。(视当年天气调整)
随着气温回升,再过不久,就要迎来采白牡丹的季节。
错过之后,只能再等来年。
产量少而精的白毫银针,作为春茶明星,生来不凡,自然拥有走红的实力与资本!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