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11 09:56
《礼记·礼运》有云:“饮食男女,乃人性之大欲所在。”因此,儒家倡导以礼来约束欲望,特别是节制饮食与男女之欲,这是自古以来圣贤最为重视的修行。道家则进一步指出,若能摒弃口腹之欲与男女之情,即可享寿无穷。沉迷于女色不仅损耗人的元气,还会折损寿命与福气,使人学识浅薄。修道者若不断绝欲望,便会恶业缠身,无法得道升天。
一、帝王之戒色典范
梁武帝萧衍深信佛法,曾对御史中丞贺琛坦言:“朕已戒房事三十余载,未与女子同寝亦已三十余年。”萧衍享年八十五岁高龄。
元代右宰相阿沙不花见元武宗面色日渐憔悴,便劝谏道:“陛下不知享用熊掌等珍稀美食,不知珍爱万金之躯,却唯独嗜酒好色,这如同两把斧头砍伐孤树,树怎能不倒?”次年,元武宗便逝世,年仅三十岁。
昔日有国王好色,放纵情欲。有僧人以偈语相劝:“眼为眼屎窟,鼻为涕囊袋,口为痰盂器,腹为屎尿仓。大王无慧眼,沉溺女色中,朝政荒废矣。我观此厌恶,出家为僧侣。”
有诗描绘妓女:“皮囊骨肉裹屎尿,伪装娇媚惑人心。千古英雄皆沦陷,百年同归尘土中。”
二、文人墨客之戒色言论
明代礼部尚书薛文清言:“酒色之欲,令人志气昏沉、精神耗散,伤身败德,无出其右。世人以此为乐,我实不知其乐在何处。唯有心清欲寡,方能气定神闲、体健心安,此乐可知。”
北宋哲学家程颐曰:“欲念初起,当以礼义克之。”
南宋朱熹则将人之欲望比作沼泽:“观沼泽之形,以遏色欲之心。色欲与沼泽,皆污浊之水。污秽易染人,当填平堵塞之。”
明初大儒方孝儒叹曰:“嗜欲之害,甚于剑刃。人但知防寒暑之侵,不知防食欲色欲之祸。”
北宋进士刘元城道:“我自断色欲三十载,气血精神如旧,终日与友人畅谈,夜不寐而晨精神如故。”时人皆赞其学问之诚,亦因其不近女色。
诗人杨万里戏谑好色者:“阎罗未招,汝自押解,何故?”
宋学者谢良佐言:“我绝色欲二十余载。人欲有所为,必身强体壮,故绝色欲。”
五代后蜀大臣李昊曰:“陈述古贪色纵欲,为鬼所辱。我绝色欲久矣,鬼不敢见我,非他术也。”
《黄帝内经·素问》有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明代医学家王文谟在《碎金录》中写道:“吾观人间,如百川赴海,急于赴死者众。其死有二因:一为名位之祸,一为色欲之途。能免此二者,万中一二也。”